陈嘉映主编:《教化――道德观念研究》
基本信息
·主编:陈嘉映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6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6177043X/9787561770436
·条形码:97875617704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教化:道德观念研究》汇集了当代哲学大师在道德哲学领域的反思与讨论,对当代道德层面的发展与规范极具参考意义。全书共分七个部分,除了编者前记和会议综述,其他五个部分分别是:道德哲学基础研究,伦理史研究,伦理学家研究,道德现象个案研究,译作。
目录
编者前记
一、道德哲学基础研究
论规范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人的理念:天性还是历史?——由洪堡语言世界观思想引发的问题讨论
倪梁康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
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
韩水法北京大学哲学系
反思的均衡与普遍道德语法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二、伦理史研究
善观念的历程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
道德金律、恕忠之道与儒家伦理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心安,还是理得?——从《论语》的一则语录解读儒家对道德的理解
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
三、伦理学家研究
内格尔论利他主义行为之可能性
童愈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四、道德现象个案研究
国土沦陷文人何为——以伪满洲国作家爵青为个案
刘晓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五、译作
法国:自然法的衰落
萨拜因著邓正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译
会议综述
“道德哲学:普遍与特殊”研讨会综述
文摘
一、道德哲学基础研究
论规范
二
规范作为当然之则,具有普遍的、无人格的特点:它并非内在或限定于特定个体,而是外在并超越于不同的个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规范与个体及其意识彼此悬隔。无论是外在规范的实际作用,抑或内在意识的活动过程,都可以看到二者的相互制约。从中国哲学的视域看,规范可以视为“理”的具体形态,人的意识则属“心”之域,从而,规范与内在意识之间的互动,同时涉及“心”与“理”的交互作用。
如前所述,规范系统的发生、存在都离不开入,其作用也基于人的接受、认同、选择。与人的意愿、态度、立场相联系,对规范的接受、认同、选择内在地涉及人的意识过程及精神话动或精神形态。接受、认同以理解为前提,后者不仅是指了解规范的具体规定、要求,而且包括对规范的必要性、正当性的判断;选择则出于人的意愿,当规范与人的意愿相冲突时,即使其意义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也往往难以担保它在实践中被遵循。这里的理解、认同、接受、选择,等等,都同时展开于意识过程,并包含心理的规定。
维特根斯坦曾对遵循规则(following mle)作了考察,并着重肯定了其普遍性、公共性:“仅仅,个人只单独遵守规则是不可能的。同样,仅仅一个报导只单独一次被报告,仅仅一个命令只单独一次被下达,或被理解也是不可能的。——遵守规则,作报告,下命令,下棋都是习惯(习俗,制度)。”规则作为行为的规范,不限定于特定个体或特定情景,这里的习惯与习俗、制度相联系,也包含普遍性与公共性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