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培元:从英语世界返回的《中国哲学简史》
蒙培元
  最近,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又有赵复三翻译的新译本问世。《简史》本来是根据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出版(1948年)的英文著作,1985年 由涂友光教授译成中文出版。现在二者相得益彰,必将产生更大的反响。   冯友兰作为一位中国哲学家… (查看详细内容)
留白:专家之学,通人之书——评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
留白
二十世纪以来,文学史的写作蔚为大观,已形成所谓“文学史学”这样一个独立的学术系统。然数以百计的各种文学史著作,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许多著述在其出世之后便因平庸而成陈迹,有些史著尽管曾作为教材而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且编著者阵容堪称豪华,但若放诸历史书写的长河中纵观俯瞰,实在也并非… (查看详细内容)
刘志琴:讲史路向何方?(作者惠赐)
刘志琴
    传媒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已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是从百家论坛兴起的讲史活动,铺天盖地。从用眼看书到用耳听书,从视觉到听觉,接受方式的改变,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用眼阅读,细致、缓慢,可反复地浏览、品味;用耳听,快速、便捷,却匆匆而过,这两者各有各的功效,相互不… (查看详细内容)
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
袁静雪
  当我父亲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以后,又过了一个时期,清皇室让出了中南海。我们就又从当时所住的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搬进了中南海。我父亲自从住进了中南海,就没有再出过新华门一步。这是因为“东兴楼”门前的爆炸案件使得他余悸犹存。而且,大约在我们搬进中南海后不久,府内… (查看详细内容)
沈昌文:我忏悔我的“不美”
沈昌文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 1951年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对员,后任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辑。 1986年到1996年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后发起创办《万象》,退休后一直活跃于出版界。 在出… (查看详细内容)
黄裳:读诗断想
黄裳
黄裳:读诗断想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隔壁读高中的小朋友,拿了一份考卷来,找我咨询。细看考题,有杜甫、杜牧、崔橹诗各一首,又张先词一首。长久不接触考卷了,因之颇有新鲜感,觉得这种考试方式颇为新颖可喜,比在荧屏上胡扯《论语》、《三国》有意思得多。  … (查看详细内容)
孙传钊:还爱国主义的历史面貌(作者惠赐)
孙传钊
苏联、东欧体制瓦解,冷战结束后,重新出现似曾相识的“新”潮流,民族主义高涨、民族冲突激化,构成对人类自身的威胁。还未满百年的关于民族主义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末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规模的热潮,最近10年间欧美学者的研究新成果汗牛充栋;随着国内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高涨,中国学者也十分关注… (查看详细内容)
唐德刚:袁世凯留下的烂摊子
唐德刚
唐德刚:袁世凯留下的烂摊子     我们在前章里曾一再的说过,民国时代最上层的政客,差不多都是天堂地狱之间的边缘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个波涛翻滚的转型期。前型(有两千年历史的帝国 制度)已毁;后型(今后两千年的民主制度)未奠。他们一般都是忽前忽后,不知所适的在两型之间走钢索… (查看详细内容)
孙郁:唐弢:未完成的雕像
孙郁
孙郁:唐弢:未完成的雕像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    唐弢的一生,一直生活在鲁迅的影子里。从1933年开始写作起,他就一直没有离开对鲁迅的追寻。在鲁迅的诸友人和学生中,他是唯一终身以研究鲁迅为业的人。所以,欲了解鲁迅以后中国文化的思潮,唐弢的文字有很大价值。但唐弢… (查看详细内容)
周策纵:记钱钟书
周策纵
周策纵:记钱钟书 以前我常常想到,文革时代遭批斗的好些知识分子,怎么能忍耐不死。尤其想到北宗初年范仲淹(989-1052)借乌鸦之口说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觉文革时对作家那种YX屈辱,实在使人不容易隐忍活下去。后来,1981 年,南京大学和中国作家协会邀请我去中国访问,夏天在上海巴金先生家… (查看详细内容)

本所刊物

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