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由明清中国历史变迁反思「早期全球化」历程。全球化是个兼具学术讨论与政策辩论的复杂议题,它既是已发生的过去历史,也是进行中的未来前景。然而,全球化不该等同于「西方化」或「现代化」,当我们试着跳脱以「西方」为中心的既定视野,转而审慎凝视不同地区、文明与国家的民众如何面对十六世纪以降因为海上贸易进展而促使物品与人民加速接触的具体历程,认真对待不同地区自身的历史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之间「互为主体」的互动,则相信会对全球化相关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本课程将以明清中国历史变迁为观察平台与对话中介,共同反思全球化这一持续进行中的复杂历史现象。
课程进行主要方式为演讲,二位课程助理也将在授课教师指导下配合ceiba网站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
(二)课程纲目:
第一讲:「早期全球化」下的中国史与台湾史
第二讲:由宋元海外贸易到郑和「下西洋」
第三讲:朝贡贸易体系的形成
第四讲:十五世纪的亚洲与世界秩序
第五讲:「倭人」与十六世纪以下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
第六讲:中国帆船贸易与海外移民运动
第七讲:地理大发现与美洲作物扩展于中国
第八讲:「白银坟场」与晚明清初的赋役改革
第九讲:都市化与「消费革命」在中国
第十讲:外销瓷、中国茶与单照、自鸣钟等各式「洋货」
第11讲:广州「十三行」体制与外国「商馆」组织
第12讲:明清海禁政策的实与虚
第13讲:明清经济、法律与文化的互动框架
第14讲:十九世纪中国的商业革命
第15讲:此「经济」非彼「经济」:明清知识型的建构与断裂
第16讲:由记忆术到《万国公法》:外国传教士在中国
第17讲:福建帝国、商人无祖国与想象的共同体
第18讲:「全球化/本地化」的美丽与哀愁
(三)主要参考书:
1.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邱澎生、陈巨擘、张宁、连玲玲、巫仁恕、吕绍理、杨淑娇、林美莉、刘士永等译,台北:巨流出版公司,2004。
2. Timothy Brook与Gregory Blue合编,《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古伟瀛等译,台北:巨流出版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