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阅读文献】


  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张永堂译,载《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76。


  丸山真男《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类型、范围、对象》,载丸山真男《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区建英译,学林出版社,上海,1992。


  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载余英时《历史与思想》,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76,1992。


  李弘祺《试论思想史的历史研究》,载韦政通编《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大林出版社,台北,1981。


  黄俊杰《思想史方法论的两个侧面》,载黄俊杰编《史学方法论丛》,学生书局,台北,1987。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册《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

 

第一讲: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


  【建议阅读文献】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吕思勉《史籍与史学》,收于《吕著史学与史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程郁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王汛森《什么可以成为历史的证据》、《新史学》第8卷第2期,台北,1997。


  葛兆光《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开放时代》2003年第4期。


 第二讲: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与思想史研究
  

      【建议阅读文献】


  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95。


  裘锡圭《中国出土简帛古籍在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载《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第一辑,燕山出版社,北京,1999。


  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北京,2000。


  葛兆光《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物》,《文物》2000年第1期。


  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讲:关于图像的思想史研究


  【建议阅读文献】


  Wu Hung(巫鸿):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邢义田《武氏祠研究的一些问题——巫著〈武梁祠——中国古代图像艺术的意识形态〉和蒋、吴著〈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读记》,《新史学》八卷四期,台北,1997。


  赵化成《汉墓壁画的布局与内容——兼论先秦两汉死后世界信仰观念的变化》,载许倬云、张忠培主编:《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册),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


  孟嗣徽《炽盛光佛变相图图像研究》,《敦煌吐鲁蕃研究》第二卷,101-14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栗山茂久《身体观与身体感——道教图解和中国医学的目光》,《古今论衡》第三辑,147-154页,台北,1999。


  景安宁《元代壁画——神仙赴会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王尔敏《中国近代知识普及化传播之图说形式》,载其《明清社会文化生态》,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


  陈平原、夏晓虹《图像晚清》,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1880至1930年代》,载李孝悌《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与生活》,一方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02。


  葛兆光《思想史视野中的图像》,《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第四讲:作为思想史资料的古中国舆图


  【建议阅读文献】


  《中国古代地图集》三册,文物出版社,1997。


  菲利普·艾伦(Phillip Allen)的《古地图集精选》,猫头鹰出版,台北,2001。


  周明敏主编《地图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2003。


  姜道章《二十世纪欧美学者对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回顾》,《汉学研究通讯》总66期,169-177页,台北,1998年5月。


  海野一隆《地图的文化史》,中译本,香港中华书局,2002。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Vol.2,book.2:Cartography in the Traditional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Societies,J.B.Harley and David Woodward Edit,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织田武雄《地图の历史——世界篇》,讲谈社,1994。


  葛兆光《天下、中国与四夷──古代中国世界地图中的思想史》,载《学术集林》第十六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葛兆光《古地图与思想史》,载《二十一世纪》2000年10月号,总六十一期,香港中文大学。


  船越昭生《坤舆万国全图と锁国日本——世界的视图の成立》,《东方学报》四十一册,684-685页,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0。


  

第五讲:文化史与文明史:以宋代为例


  【建议阅读文献】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Ⅰ《西方国家世俗上层行为的变化》,王佩莉译,《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Ⅱ《社会变迁文明论纲》,袁志英译,三联书店,1998,1999。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国思想史第二卷》第三节《国家与士绅双重支持下的文明扩张:宋代中国生活伦理同一性的确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第六讲:知识史与思想史:以西洋天学进入中国及其对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例


  【建议阅读文献】


  方豪《方豪文录》,北平上智编译局,1948。


  朱维铮《走出中世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江晓原《天学真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黄一农《通书——中国传统天文与社会的交融》,《汉学研究》14卷2期,台北,1996。


  艾尔曼(Benjamin Elman)《晚明儒学科举策问中的“自然之学”》,雷颐中译文,载《中国文化》第十三期,中国文化杂志社,北京,1996。


  冯锦荣《明末清初士大夫对〈崇祯历书〉之研究》,载《明清史集刊》第三卷,香港大学中文系编,1997。


  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国思想史第二卷》第三编第一节《天崩地裂(上):当中国古代宇宙秩序遭遇西洋天学》、第二节《天崩地裂(下):古代中国所绘世界地图中的“天下”、“中国”和“四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第七讲:法律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以传统社会中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分配为例


  【建议阅读文献】


  杨联《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载《国史探微》,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91。


  陈熙远《中国不眠夜——明清时代的元宵、夜禁与狂欢》,“中国日常生活的论述与实践”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2002,见


  

第八讲:如何研究观念史?

  ——以“心同理同”这一普遍主义观念的历史变迁为例

 

  【建议阅读文献】


  诺夫乔伊(Arthur O.Lovejoy)《存在巨链》第一章《导论:观念史的研究》,张传有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国宗教思想1》,《岩波讲座:东洋思想》第十三卷,岩波书店,1990。


  

第九讲: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的“视域”转换

  ——以“唐宋”、“宋明”两个不同研究范式为例

 

  【建议阅读文献】


  Patricia Buckley Ebrey(伊佩霞):Neo-Confucianism and the Chinese Shih-Ta-Fu,American Asian Review,Vol.4,no.1(1986)。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允晨出版事业公司,台北,2003。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赵冬梅译,柳立言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包弼德(PeterBol)《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This Culture of Ours: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国学术》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0。


  田浩《从宋代思想论到近代经济发展》,《中国学术》总第十辑,2002年3期,商务印书馆。


  朱瑞熙等编《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萧启庆《元代史新探》,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1983。


  王明荪《元代的士人与政治》,学生书局,1992。


  《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Timothy Brook(卜正民):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岸本美绪《明清交替と江南社会》,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


  井上彻《中国の宗族と国家の礼制:宗法主义の视点からの分析》,研文出版,东京,2000。


  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岳麓书社,长沙,2002。


  

第十讲: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


  【建议阅读文献】


  葛兆光《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读书》2003年第1期。


  李璜《葛兰言与社会学方法》,载李璜《法国汉学论集》,珠海书院,香港,1975。


  杨《葛兰言研究导论》,载李璜《法国汉学论集》,珠海书院,香港,1975。


  杨联的《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补论》,载《杨联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桑原骘藏《支那人间における食人肉の风习》,原载《东洋学报》十四卷一号,收入《桑原骘藏全集》第二卷,岩波书店,东京,1968。


  

第十一讲:关于日本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它对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启示

  ——以丸山真男的日本思想史研究为例

 

  【建议阅读文献】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王中江译本,三联书店,2000。


  丸山真男《原型、古层、执拗低音——日本思想史方法论につぃての私の步み》,《丸山真男全集》第十二卷,岩波书店,1996。


  丸山真男《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区建英译,学林出版社,1992。


  朱谦之《日本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2。


  童长义《日本文化思想研究的主体性》,载《东亚近代思想与社会》,月旦出版社,台北,1999。


  日本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会著《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一、二、三卷,马采、李民等、那庚辰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1991,1992。


  子安宣邦《作为事件的徂徕学:思想史方法的再思考》,朱秋而中译本,载《台大历史学报》29期,2002。


  渡边浩《东アジアの王权と思想》,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


  葛兆光《想象的还是实际的:谁认同亚洲?——关于晚清至民初日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说》,载《台大历史学报》第三十期,2002。


  【附:建议阅读的一般书目】:


  一、《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田汝康、金重远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二、《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张文杰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三、《历史的观念》,科林伍德著,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


  四、《新史学》,姚蒙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五、《马克思主义和史学方法论》,麦克伦南著,孙庆武等译,华夏出版社,北京,1991。


  六、《历史学家的技艺》,布洛赫著,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七、《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蔡少卿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八、《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九、《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得·伯克著,姚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十、《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王辛慧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转贴自: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