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等:第三届开放时代论坛:作为学术视角的社会主义新传统
张旭等
《开放时代》2007年第1期       编者按:作为学术视角的社会主义新传统   2006年11月4日至5日,"第三届开放时代论坛"在广州帽峰山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及广州的二十余位学者,对"社会主义新传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自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尤其是1949年之后开启的社会主… (查看详细内容)
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以赛亚•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
张国清
一、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 1909-1997)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价值理论。这种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善”与“恶”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而是“善”与“善”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伯林把它视为当代哲学的核心难题。这个难题表现为两个方面,… (查看详细内容)
艾伦• 伍德:回到马克思
艾伦•伍德
艾伦·伍德 Ellen M. Wood     许 由 译   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时刻是回到马克思的最佳的而非最差的时刻,也是最合适而不是相反的时刻。我甚至认为现在正是马克思实至名归的时候,虽然在他在世时已经如此。   其原因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第一次真正成为一种普遍的制… (查看详细内容)
杨玉昌: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现代性”—论墨与儒道的对立
杨玉昌
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墨家在当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然而,随着秦汉以来儒家开始取得统治地位,墨家逐渐被遗忘,它甚至未能像道家等其他诸家那样在以儒家为主的文化传统中找到一个附属的补充位置。众所周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注《墨子》的人寥寥无几,《墨子》七十一篇,只剩五十三篇,并且其中… (查看详细内容)
卡里:哲学在不断进步吗?
卡里
托尼·维果尔·卡里 著 吴万伟 译     有人说科学和哲学的主要区别就是科学不断进步,而哲学总是围绕同样的问题无休止地兜圈子。托尼·维果尔·卡里不这样看。     相对比较新的领域科学史的创始人乔治·萨尔顿(George Sarton)说科学是“显而易见,毫无疑问不断积累和… (查看详细内容)
何中华:近年来国内哲学研究状况检讨——一个有限的观察和评论
何中华
《文史哲》2007年第3期 何中华(1962),男,山东莒南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   1、回眸近年来的国内哲学研究状况,我们作为“当事人”置身其中,有一种特别的局限,既因缺乏必要时间距离而难以看清原委,也因种种牵挂而难得客观公… (查看详细内容)
倪梁康: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
倪梁康
每个哲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哲学传统的影响。完全无传统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尚未出现过。一个哲学家或是接受哲学的传统,或是反抗这种传统,以此方式提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大多数哲学家是两者兼而有之。 如果承认这一事实,那么休谟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易于理解。这种关系一眼看来似乎很狭窄,人… (查看详细内容)
林航:仁学实践理性
林航
《原道》第十四辑(2007)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100875 ) 一 孔子不愧贵为圣人。在儒家哲学的绵长道统中,孔子具有几乎无可争议的优先地位,他的地位既是始创性,又是高度完全性的。道德哲学视野中的孔子似乎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孔子伦理学代表了一个起点,是由于他第一次对儒家仁学思想说… (查看详细内容)
江怡:走出西方语境的中国哲学
江怡
文章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人们常说,中国哲学家对西方哲学的了解,要远远多于西方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的了解。当然,我这样说不是在责怪西方哲学家,而是在陈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这两边的理解中存在着一种不对等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首先陈述一下目前西方对中国哲学的理解,然… (查看详细内容)
杨国荣:幸福的哲学诠释
杨国荣
题目是宇文怀远所加,原文系杨国荣老师《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第九章         从实质的意义上看,善的追求总是内含着对幸福的向往;略去或疏离了幸福,存在的完善便不免流于抽象化和虚幻化。当理性从实践的层面关注整个人生时,便不能不涉及幸福的问题。从古… (查看详细内容)

本所刊物

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