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春松:旧邦新命:中国哲学的问题与方法
干春松
旧邦新命:中国哲学的问题与方法 干春松 自从21世纪初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大讨论之后,中国哲学(狭义)一直在寻求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之间的新方向,试图从内涵和外延上寻求突破。 内涵式发展是指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比如近年来,清华简和北大简成为继郭店竹简和上博简之后新的研究热点。… (查看详细内容)
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张盾
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3期 张盾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一、引论 在现代哲学中,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是内在相关的两个部分。这种相关性根源于:在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性理解中,政治问题和道德问题存在一种本… (查看详细内容)
徐翔:重审儒家的“家—国”观
徐翔
重审儒家的“家—国”观*——从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说起 徐 翔 【内容提要】“家国论”可谓儒家政治学说最根本的部分,它往往也被认为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本文由乔治·莱考夫的道德政治论出发,借由其关于基于家庭的两种道德模式&mda;… (查看详细内容)
蔡祥元:个人、私人之辩——关于私人语言可能性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蔡祥元
蔡祥元:个人、私人之辩——关于私人语言可能性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来源: 《浙江学刊》2011年2期 蔡祥元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私人语言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中被广泛讨论的主题之一。早在五六十年代,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者们对于私人语言是否可能的问题就展开了争论,半个… (查看详细内容)
郁振华:论能力之知:为赖尔一辩
郁振华
郁振华:论能力之知:为赖尔一辩 来源: 《哲学研究》2010年10期 郁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 近年来,在英美哲学界,由于斯坦利和威廉姆森(J. Stanley and T. Williamson)的《知道如何做》(“Knowing how”,2001)一文的发表,knowing h… (查看详细内容)
陈乔见:“儒家伦理新批判”的贫困
陈乔见
陈乔见:“儒家伦理新批判”的贫困 来源:作者惠赐 [摘要] 邓晓芒的“儒家伦理新批判”是基于个人经历和主观感受,出于对儒家义理的隔膜和对苏格拉底的严重误读,而采用一种简单的文化模式的比较而做出的对儒家伦理的批判。就其方法论而言,“新批判”不过是沿袭了&ldqu;… (查看详细内容)
陈乔见:杨国荣“具体的形上学”与当代中国哲学
陈乔见
来源:作者惠赐 文章节目:一、“具体的形上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二、“具体的形上学”的意义及其核心概念之辨析三  关于“具体的形上学”若干观点的讨论四、关于哲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历史文本诠释的问题五、哲学共同体的期待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再次启航 &nb;… (查看详细内容)
陈嘉映:我们身上的感应思维
陈嘉映
我们身上的感应思维 来源:财新《新世纪》 日出与生命的兴旺,日落与衰亡,大地和母亲,这些联系是那么自然,简直很难不觉得它们互相感应,简直无法不从这些联系开始来理解世界 陈嘉映|文 远古人类把世上的事物理解为互相感应的东西,死人和活人互相感应,星辰和生死兴衰荣辱感应,木星主福而火星主祸,… (查看详细内容)
杜维明、罗伯特·贝拉:关于"轴心文明"的对话
杜维明、罗伯特·贝拉
杜维明、罗伯特·贝拉:关于"轴心文明"的对话  来源: 文汇报    并不是说现代性把一切传统都抛掉了。过速的现代化带来很多问题,不是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只有携起手来,只有相互理解不同体制和相似点,我们才能够应对现代性的挑战,不仅仅是未来二三十年的挑战,还有更长远的挑战… (查看详细内容)
张汝伦:创新、超越与局限——试论冯契的广义认识论
张汝伦
张汝伦:创新、超越与局限——试论冯契的广义认识论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    金岳霖认为中国传统哲学“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①这是许多中国现代哲学家共有的看法。人们因此对认识论就格外重视。大陆哲学界一度将列宁的“哲学就是认识论… (查看详细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本所刊物

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