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
吴晓东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漂过眼前/远处吹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于是我们欢呼——亲爱的台北市民/缤纷的台北市/垃圾永远烧不完/大家团结一条心//唏哩哗啦下了一阵雨的那一天/大家都有信心不怕危险/淹水淹得我们踮脚尖/塞车塞得我们灰头又土脸/于是我… (查看详细内容)
戴锦华、高秀芹: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戴锦华、高秀芹
戴锦华、高秀芹: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来源:《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                高秀芹:戴老师,您好。您在电影,性别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都走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尤其是近年来对大众文化和文化研究等前沿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得知您目前对以《暮光之城… (查看详细内容)
杜维明:国内学术界内耗太厉害
杜维明
2010-08-16 羊城晚报 (广州) 羊城晚报特约记者 陈竞 杜维明 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教哈佛大学直至退休。曾担任哈佛大学宗… (查看详细内容)
李洱:《百年孤独》是为中国人写的
李洱
李洱:《百年孤独》是为中国人写的 来源:当代中国文学网 1985年的暑假,我带着一本《百年孤独》从上海返回中原老家。它奇异的叙述方式一方面引起我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使我昏昏欲睡。在返乡的硬座车厢里,我再一次将它打开,再一次从开头读起。马孔多村边的那条清澈的河流,河心的那些有如史前动物… (查看详细内容)
石剑峰: 陈子善谈“海上文学”的失踪者
石剑峰
陈子善谈“海上文学”的失踪者 石剑峰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近代以来的上海,以其发达的经济和出版业,以及华洋杂处的国际都会环境,吸引了全国的文学创作者。他们或定居,或短暂滞留上海,并留下大量文学作品。收集了近代以… (查看详细内容)
王安忆德国谈“启蒙”
王安忆
王安忆德国谈“启蒙”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2010年5月初,正在欧洲休假的王安忆接受同济大学的邀请,携《启蒙时代》在德国的纽伦堡-爱尔兰根(NürnbergErlangen)大学孔子学院、沃尔夫斯堡(Wolfsburg)、奥登堡(Oldenburg)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举行巡回朗读与讨论… (查看详细内容)
罗岗:革命、传统与中国的“现代”——沟口雄三的思想遗产
罗岗
革命、传统与中国的“现代”——沟口雄三的思想遗产 作者:罗岗 来源:文汇报       进入21世纪,“整日子”特别多,刚刚送走了“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共和国60周年”(2009)和“五四运动90周年”(2009年… (查看详细内容)
张爱玲诞辰90周年:王德威解读张爱玲“晚期风格”
王德威
张爱玲诞辰90周年:王德威解读张爱玲“晚期风格” 来源:当代文学网     今年是张爱玲诞辰90周年,这位最近10多年被讨论最多的中国作家离开人世也已15年,可“张爱玲热”从未减弱。随着去年《小团圆》和今年《易经》、《雷峰塔》的先后出版,一些围绕在张爱玲身上的疑点和误… (查看详细内容)
蒋楚婷 荆悦:杨志军:建树具有普世光辉的精神价值
蒋楚婷 荆悦
蛰伏几年,杨志军再次出现的时候,不再是那个温情脉脉的讲述藏獒与人类之间情感的感人作家,而是一个揭示西藏的深层文化和历史的藏学专家。杨志军的新书《伏藏》以《达·芬奇密码》的悬疑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西藏文化和藏教精神。 周报:一提到西藏,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神秘二字,您之前的《… (查看详细内容)
韩咏红:《联合早报》汪晖专访——不回应是坦荡面对学术批判
韩咏红
沸沸扬扬的"汪晖抄袭门"已在中国舆论界里延烧了四个月。从清华大学教授汪晖22年前的博士论文是否抄袭他人作品的具体质疑,"抄袭门"最终演变成声势浩大、中国内外160多名学者卷入的公共话题。 直到最近中国媒体上还持续有相关报道,支持与反对成立学术调查委员会彻查汪晖抄袭嫌疑的双方各执一词。在争议… (查看详细内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本所刊物

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