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起源性的缺乏——论德里达的“补充”与海德格尔的“在场”
陈晓明
【摘要】尼采、海德格尔和德里达构成三位一体的后现代思想的前提,建构富有活力的后现代话语依然有必要回到解构主义,因而有必要梳理他们在一些共同论題上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关系,这是深入把握解构主义必须进入的论域。把德里达的“起源缺乏”与海德格尔对在场的论说相联… (查看详细内容)
陈嘉映:此在素描
陈嘉映
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 Seiende)有别。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一切存在者都存在。但存在不是族类上的普遍性,因为族类是用来区分在者的, 所以,从族类上说,无所不包的普遍性没有意义。存在又是不可定义的,无论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定义,都会把存在弄成了存在者。最后,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就 是存… (查看详细内容)
宋大琦:生活儒学的儒学特质及其实践性格
宋大琦
目前海内外最为“晦涩”的一个儒学流派,大概是黄玉顺所持的“生活儒学”。从学术传承上来看,黄玉顺是接着宋明儒学讲的,然而从观感上讲,生活儒学不但不“生活”而且也不“儒学”,倒像纯经院哲学家所玩弄的一个现象学流派,故攻击黄玉顺为“伪儒&rdqu;… (查看详细内容)
陈赟:绝地天通与中国政教结构的开端
陈赟
绝地天通与中国政教结构的开端 陈 赟   【摘要】五帝时代之所以作为中国史的开端,乃是基于如下的意识:作为中国传统的天下政教形态在五帝时代业已开端,它体现在帝与群神的二层级的政治构造上面,这一构造对应于三代王制中的天子与诸侯的共治结构,而在天下型国家成立之后,这一构造又变易为圣与… (查看详细内容)
郭齐勇 陈乔见: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孔子的“亲亲互隐”及家庭伦常观
郭齐勇 陈乔见
摘要: 孔子明确主张"亲亲互隐",但它本身即包含有"亲亲互谏"之义。"亲亲互隐"有一定范围,在公共事务领域,孔子又主张"不隐于亲"。"亲亲互隐"不是不要公义是非。孔子只是不鼓励因私人领域中的问题,亲人间相互告发,而主张以宗教伦理精神,通过感化来协调家庭、社会关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非常重视家… (查看详细内容)
叶秀山:在“交往”的路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老子的“道”
叶秀山
中西哲学不仅需要“比较”(comparison),尤其需要“交往”(“交流”,communication);“比较”重在“分析”、“观察”,“交往”重在“体会”、“理解”。 欧洲的民族是“哲学”的民族,自… (查看详细内容)
彭国翔:作为身心修炼的礼仪实践——以《论语·乡党》篇为例的考察
彭国翔
作为身心修炼的礼仪实践——以《论语·乡党》篇为例的考察Ritual Practice as a Spiritual and Bodily Exercise: Focusing on "xiangdang" in Lunyu as an Example 彭国翔Guoxiang PENG* 关键词:孔子、〈乡党〉、身教、礼仪实践、身心修炼 Keywords: Kongzi, "xiangdang", body teach… (查看详细内容)
彭 华:论境界与情感
彭 华
论境界与情感 ——当代儒学的一个向度:从冯友兰到蒙培元 (黄玉顺等主编《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蒙培元先生70寿辰学术研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彭 华   中国文化之绵延赓续,与素重师承之传统密切相关。儒佛之&l;… (查看详细内容)
邹裕民:老子哲学之关键 (2)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之詮釋
邹裕民
摘要 自形上学上看,老子哲学思想中之「弱道守柔」以「柔韧顺势与属性混沌」来解最适切,也就是如婴儿般的柔和与可塑。婴儿乃「负阴抱阳」之典范。过分发展某种属性,或推行某种仁则或理念之结果就是「老」。「老化」不只是指躯体,它更指内涵;最大的特征在失去思想之柔韧与变通。「老」不合「负阴抱阳… (查看详细内容)
张庭国:“庄周梦蝶”的现象学意义
张庭国
张廷国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大凡说梦,中国人首先就会想到“庄周梦蝶”的故事。在《齐物论》一篇,庄子为我们描述了他梦中化蝶的经历: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的一只蝴 蝶,遨游各处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忽然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自己分明是庄周。… (查看详细内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本所刊物

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