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十年:作为“神话”的王小波
黄平
  克制对王小波作品的喜爱,对笔者而言过于艰难——阅读王小波,伴随着大学、青春以及痛楚的长大成人;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不羁的戏谑、充沛淋漓的才情,是一代人生命深处的“精神家园”。然而,十年之际,最得体的纪念不应是无节制地赞颂,重重的涂抹使得王小波越来越像一个远离尘世的“神话”… (查看详细内容)
王小平:艺术的内丹——纪念我的弟弟小波逝世10周年
岁月如流,转眼已是10年。今日之日,有了许多喜爱小波作品的人,他可谓知音满天下了。在岁月之流中,他激起了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人生如此,复有何恨。  细想起来,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作品呢?他的东西不太驯顺,不易得到身居要津人物的提倡,又包含一些率性而为、啸遨自娱的成分,所以也不大好懂… (查看详细内容)
李银河:小波离世已十年
李银河
小波离世已经十年了。虽然十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一滴,但是在人的生命中却是老大的一块,能占到全部生命的八分之一。相对小波短暂的生命,它占的比例就更大。 小波的生命给我的启示是:人的生命的质量并不能用寿命来衡量。他的生命短暂得像流星,但是就在它存在的那一瞬间,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在茫茫夜… (查看详细内容)
许倬云:忆王小波
许倬云
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的时间不长,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大致只是在我研究室中每周一次在工作后的谈话。但是,这一段交往在我数十年教学生涯中,确是相当特殊的记忆。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在匹大读博士学位。她的导师是杨庆先生,我则在历史学系执教,还有一个社会学系合聘的职务,于是,我也列名在银河的学位导师… (查看详细内容)
安替:我摆脱王小波影响的十年
安替
1997年4月11日凌晨,王小波去世。我一天之后从报纸上知道了这个消息,当时站在我服务的宾馆总台,想不出自己的未来。10年过去了,我已经离开了所谓"王小波式"的道路,对那段日子有了更多的距离感,可以平心静气地回述。在他的忌日,唯愿以此文悼念曾经支撑我走向文字之路的英雄。 在王小波之前,我也疯… (查看详细内容)
陈奎德:王小波:自由而幽默的文学魂
陈奎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陈寅恪热”为契机,在中国学术界与思想界,自由主义浮出水面,并很快成为主导性倾向。这一精神氛围,并不局限于学院高墙之内,而是泛化到了整个知识界。在部分作家和文化人的自然流露的精神状态里,也能感受到其潜移默化的踪迹。自那时至今,自由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代… (查看详细内容)
徐友渔:王小波是什么人?
徐友渔
假如有某君思想高尚,我是十分敬佩的;可是如果你因此想把我的脑子挖出来扔掉,换上他的,我绝不肯。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了上方,原来长了一座鸡窝。一转眼之间,王小波离开我们就10年了。 每到忌日,总会有一些纪念的声音,今年更是如… (查看详细内容)
他对人的困难是如此敏感——纪念王小波离世十周年
张念
1997年4月11日,小说家王小波在家中去世。这是中国当代文坛唯一一位死后才诞生的作家,人们的推崇与纪念成了迟到的慰籍。随后广州《羊城晚报》刊发了作家韩东的文章,韩东的大意是:羞愧,因为“迟到”;崇敬,因为王小波是“文坛外的高手”,是民间写作的意义标杆。大众传媒如今正以十年的长度延续着这… (查看详细内容)
1

本所刊物

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