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安乐哲 郝大维:《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
-
彭国翔译 一、前言 《中庸》的开头是如下一段经常为人所引用的格言,我们将会论证这段格言属于孟子之前的文献材料,这些文献材料与孔子之孙子思有关。[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对于《中庸》的整篇文献,包括以上这一段,朱熹毫不怀疑地认为出自子思本人之手。他坚决认为有一个纲领贯穿…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思与文作者 于 2008-05-22 (40686 个字节 | 阅读)
- 陈嘉映: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
自然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的典范著作,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等对话一道,构成了自然哲学的源头。近代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然哲学的继承者,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自有道理把亚里士多德称作科学之父,物理学之父。然而,对于希腊哲学-科学,近代科学既是继承人,又是颠覆者。因此,…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思与文作者 于 2008-05-20 (63200 个字节 | 阅读)
- 倪梁康:交互文化理解中的“格义”现象 :一个交互文化史的和现象学的分析
-
各种不同思维视域或文化背景的相互交融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精神努力之趋向。就中国而言,在它漫长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最重要的文化交流现象。 第一次交融是指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它大致发生在西汉末叶(首次佛经翻译)至宋代前后。在此期间和在此之后,儒释道三教形成鼎立之势,一同构成中…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思与文作者 于 2008-05-18 (31580 个字节 | 阅读)
- 余治平: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
-
儒家的忠恕之道是一种处理如何正确对待自己、要求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宽容别人的伦理哲学。“忠”,作为主体向内的求仁进路,要求人们凡是自己所欲、所立、所达的,都应该努力使别人也能够获得满足。当自己处于先进、优势境遇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milan 于 2008-05-16 (25566 个字节 | 阅读)
- 谢文郁:论《庄子》和《圣经》的生命概念
-
什么是生命概念呢?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生命时,首先发现的是一些欲望:如饥择食,渴而求饮,困而安息,寒而取暖,穷而盼富,没有欲望的物体是没有生命的。接着我们还发现,人主动去追求满足欲望。有些欲望很快直接就满足了,有些则需要工作而间接得到满足。于是有无限…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milan 于 2008-05-14 (28310 个字节 | 阅读)
- 陈其泰:春秋公羊“三世说”:独树一帜的历史哲学
-
春秋公羊学说在历史上经历了陡升陡降、近乎离奇的命运,在西汉和晚清时期两度大盛于世,中间消沉了千余年,澌灭殆尽。这种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命运,使其一套“义理”、“命题”几乎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公羊学者自称“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站在公羊学对立面的古文经学派则目…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思与文作者 于 2008-05-12 (10152 个字节 | 阅读)
- 赵汀阳:知识,命运和幸福
-
1) 思想的欲望和相关性 当我们按照学术制度使用一些职业化的话语表述一些总也解决不了的哲学问题时,就好象是在做哲学,但这种情况就像这样一个笑话:有人问傻子为什么点火烧房,回答是"上次没点着"。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大量使用制度化话语是精明的,因为习惯性话语比较省心也比较容易为学术制…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milan 于 2008-05-10 (18810 个字节 | 阅读)
- 蒙培元: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生转变的新时期。一百年来,中国哲学是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发展的,中西、古今之争成为这个世纪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课题。其中既有“转型”与“重建”的问题,又有“继承”与“发展”的问题,错综复杂,万象纷呈。在世纪交替之际,我们进行一次简略…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milan 于 2008-05-08 (27850 个字节 | 阅读)
- 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所见的身心问题
-
一、“心”对于身体诸器官的支配性问题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身心问题”,实际上是人主体性问题的一个表现,即在自然和人类社会所构成的世界中,或对于这个世界,人如何获得主体性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当思想家们开始思考人的主体性究竟…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思与文作者 于 2008-05-05 (23402 个字节 | 阅读)
- 童世骏:“后世俗”社会的批判理论--哈贝马斯与宗教*
-
提要: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尤根·哈贝马斯最近几年来频繁讨论与宗教信仰及其社会作用有关的话题,本文在澄清这些讨论的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哈贝马斯在“内部超越”观念的语言学转译、“后世俗”社会中对宗教传统的世俗转译、实现“内部超越”的社会文化条件观念等问题上的观点,并设法表明,… (查看详细内容)发布者为 milan 于 2008-05-03 (47008 个字节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