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林: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发微
张再林
身国合一 一如标题所示,笔者将提出“身体政治学”这一政治哲学概念,以表示中国古代政治学的根本性质和特征,并借以把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与西方传统的政治学二者在理论上加以区别。 显而易见,这一概念的提出虽不揣冒昧,却并非无端而发,而是其来有自的,因为坚持身国合一既是长期以来中国古人的不刊之… (查看详细内容)
童世骏:为何种普遍主义辩护?--评赵敦华教授的“为普遍主义辩护”
童世骏
提要:普遍主义确实需要辩护,但为了对普遍主义进行真正有效的辩护,必须对普遍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变种,这些变种分别回答和提出了哪些问题等等,作进一步的讨论。我们在为普遍主义辩护的时候要重视普遍主义的复杂含义、普遍主义立场与普遍主义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所要辩护的普遍主义立… (查看详细内容)
李明辉:牟宗三先生的哲学诠释中之方法论问题
李明辉
 众所周知,牟宗三先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诠释深受康德哲学之影响。他不但从康德那里借用了「现象」与「物自身」底哲学间架,也采用了其若干重要的哲学概念,例如「智的直觉」(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自律」(Autonomie)。他一方面强调:「现象与物自身」是中西哲学共有的哲学间架,具有普遍… (查看详细内容)
张缨:苦难问题在《约伯记》中的戏剧式提出
张缨
许多人将“苦难”视为《约伯记》此书的主题,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约伯记》的主题有关“正义”——尤其是“神的正义”。 在我们看来,《约伯记》的主题并不是单一的,它由一些相互关联着的论题线索结合而成,在此意义上,“苦难”并非《约伯记》的核心关注,它仅仅是引出其作者真正关心的问题的出发点。… (查看详细内容)
柯小刚:礼与陌异性:回应赵汀阳论儒家陌生人问题的批评意见
柯小刚
赵汀阳在“儒学第三期的三十年”学术座谈会发言,重申儒家无能于面对陌生人的批评意见,并抱怨说从来没有人予以回应。现不揣浅陋,略作回应如下: 面向陌生人是基督教的长处。基督教渴望面对陌生人。陌生人是营养基督教的血液,犹如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是营养资本主义的血液。但卢梭曾如此评论基督教的社会… (查看详细内容)
李景林:本虚而实——儒家教化理念的立身之所
李景林
1.虚与实  一种文化精神,“教化”是其核心。这教化之本在西方文化为宗教所担当,而在中国传统上则是由中国的哲学,尤其是占据主流地位的儒家哲学来担当。教化,既要具备一套核心的教化的理念或教化之道;同时,还要有一种作为这教化之道或理念的现实实存性(现实的人格化)的体现。  &nbs;… (查看详细内容)
舒也:本体论的价值之维
舒也
一、关于“本体论”问题    关于本体论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不少的误解。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将还原论的本体论观认同为本体论,进而将本体论认定为追寻世界本原的主张或观点,将“本体”误认为“本原”,因而对本体以及本体论持疑惧态度。尽管如此,学术界却表现出了重新确立本体论的某种趋向。… (查看详细内容)
【韩】宋荣培:现代新儒学的哲学意义及其问题:与西方不同的儒家式现代化是否可能?
宋荣培
 一     今年(1993)《时代》(Times)周刊曾多次登载以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思想为主题的文章,尤其最近一期(93.6.4)的文章,就儒家文化圈的亚洲国家愈益富裕,信心十足,而谈到这些亚洲国家有别于西方自由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即儒家模式现代化的特点,然而从历史上看,19世纪以来传统… (查看详细内容)
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幽灵
斯拉沃热·齐泽克
(一) 当今的意识形态批判?简单回顾一下历史想象的1视野多么变化无常,我们发现自己马上就进入了本题,不得不接受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冷酷无情的针对性。直到一二十年前,虽然每一个人当时都忙于构想生产和贸易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作为自由资本主义替代物的法西斯主义或共产主义),但制度的生产本能(… (查看详细内容)
[法] 梅谦立(Thierry Meynard):理论哲学和修辞哲学的两个不同对话模式
[法] 梅谦立(Thierry Meyn
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给中国介绍了当时欧洲的学术系统,在其中,他们把“哲学”概念第一次传播到中国。同时,传教士也用了“哲学”的概念向欧洲介绍中国,第一次把“中国哲学”这个概念传播到欧洲。虽然“西学东传”与“中学西传”回应在不同环境中的思想政策,可是在中文文献中的“哲学”概念… (查看详细内容)

本所刊物

問卷調查